http://zh.wikipedia.org/zh-tw/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又稱為生存主義,是一個哲學非理性主義思潮,以強調個人、獨立自主和主觀經驗。叔本華尼采祁克果可被看作其先驅。在20世紀中它流傳非常廣泛,其哲學思想還延續到了60年代興起的人本主義雅斯貝爾斯海德格保羅·沙特和作家卡缪是其代表人物。

其最突出的命題是:世界沒有終極的目標;人們發現自己處於一個隱隱約約而有敵意的世界中;人們選擇而且無法避免選擇他們的品格、目標和觀點;不選擇就是一種選擇,即是選擇了「不選擇」;世界和我們的處境的真相最清楚地反映在茫然的心理不安或恐懼的瞬間。

這些命題曾經影響了文學(例如杜思妥也夫斯基和卡繆)、精神分析學(例如賓斯萬格羅洛·梅)和神學(例如田立克布爾特曼)。

 

 

存在先於本質

其最著名和最明確的倡議是沙特的格言:「存在先於本質」(法語:l'existence précède l'essence)。他的意思是說,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靈魂。道德和靈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人沒有義務遵守某個道德標準或宗教信仰,卻有選擇的自由。要評價一個人,要評價他的所作所為,而不是評價他是個什麼人物,因為一個人是由他的行動來定義的。

存在主義否認或其它任何預先定義的規則的存在。沙特反對任何人生中「阻逆」的因素,因為它們縮小人的自由選擇的餘地。假如沒有這些阻力的話,那麼一個人的唯一的要解決的問題是他選擇哪一條路走。然而人是自由的;即使他在自欺中,仍有潛力與可能。沙特也提出:「他人是地獄」。這一觀點看似與「人有選擇的自由」觀點相矛盾,其實每個人選擇是自由的,但對於選擇後的結果,每個人有無法逃避的責任,人在選擇的過程中,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他人的選擇,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但每個人的自由就可能影響他人的自由,所以稱「他人是地獄」。

以上所說並非一定,其實存在主義並沒有否定神的存在,例如祁克果就是一名基督徒,他認為存在主義是基督徒思想模式的開始。但多數存在主義學家大多均反對已死的教條式宗教信仰,特別是以尼采為最,他在其著作《快樂的科學》(Die fröhliche Wissenschaft)和《反基督:對基督教的詛咒》(Der Antichrist.Fluch auf das Christentum)中提出「上帝已死」的反基督立場,相信自我的選擇是存在主義學家最重要的中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y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